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稿)》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會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其他有關部門(單位)研究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墩髑笠庖姼濉分忻鞔_了政務誠信建設、商務誠信建設、社會誠信建設、司法公信建設、信用信息管理、征信業發展與監管、褒揚誠信與懲戒失信等方面的內容。在“商務誠信建設”中規定,金融領域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對金融欺詐、披露虛假信息等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在“征信業發展與監管”中指出,國家設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防范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發展提供信用信息服務,并設立專門機構負責運營。從事放貸及融資性擔保業務的機構應向其提供并共享信用信息。專家認為,《征求意見稿》的推進與實施旨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國家動員和引導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推動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完善征信體系,規范信用信息處理,加強信用監管,健全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制度機制,推進誠信文化建設。
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
11月18日,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犊傮w方案》指出,通過5年左右時間,將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打造成為科創金融合作示范區、產品業務創新集聚區、改革政策先行先試區、金融生態建設樣板區、產城深度融合領先區。重點措施共六條:一是健全科創金融機構組織體系;二是推動科創金融產品創新;三是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四是推進科技賦能金融,優化金融科技生態,深化金融科技開發和應用,重點支持試驗區內金融機構與科創企業、征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符合科創企業特征的信用評分、內部信用評級和風險防控模型,加強金融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五是夯實科創金融基礎;六是扎實推進金融風險防控,提升金融監管科技水平,組織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參加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測試,建立包容審慎的金融監管科技實踐模式,強化科創金融風險聯防聯控。
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
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浙江省湖州市、山東省濟南市、廣東省深圳市等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通知指出,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化轉型,發揮行業綠色化轉型對數字產業的帶動作用,形成數字化綠色化良性循環,帶動新的技術進步、引領新的發展方式,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模式。
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扎實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堅決支持穩住經濟大盤: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持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和其他專項再貸款投放,截至9月末,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合計已發放超900億元,設立額度2000億元以上的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4.6%和30.8%。三是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四是把握好內外平衡。五是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促進金融風險持續收斂。
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
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秷蟾妗分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一是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數字產業創新能力加快提升。關鍵數字技術中,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信息領域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持續擴大數字經濟產業中長期貸款投放,截至2022年6月末,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48萬億元。三是產業數字化轉型提檔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7%、75.1%;截至2022年7月底,“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形成一系列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全國具備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7900萬臺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助力制造業降本增效。服務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全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連續9年居于世界首位。農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2021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機應用北斗終端超過60萬臺套。四是公共服務數字化深入推進。五是網絡安全保障和數字經濟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六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行穩致遠。在此基礎上,報告提出了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加強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保護、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等八項工作安排。
銀保監會:發布2022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2022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偟膩砜?,2022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373.9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銀行業持續加強金融服務: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58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9萬億元,同比增速24.1%。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總體穩定,利潤保持增長,風險抵補能力增強,流動性水平保持穩健。
人民銀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潘功勝:推動企業底層資產數字化、產業鏈條透明化
1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出席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成方金融科技論壇暨全球金融科技大會并致辭。潘功勝指出,下一階段金融科技工作的重點有四個:一是加快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二是健全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充分運用移動物聯網、智能終端等現代信息技術拓展金融服務渠道、擴大服務半徑、降低邊際成本,推動網絡化、智能化金融業務與生產生活場景深度融合,打造產品豐富、交互智能、流程高效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三是運用金融科技增強銀行的小微信貸能力,將企業誠信經營、納稅信用、專利價值等數據轉化為信貸動能,紓解銀企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企業底層資產數字化、產業鏈條透明化,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提質降本;四是全面實施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北京: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適度超前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
11月16日,北京市委常委會聽取了《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立法工作情況匯報。會議認為,要以《條例》出臺實施為契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統籌規劃布局數字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推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構筑領先的技術能力支撐體系。大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辦好市大數據中心,推進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設。深入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抓緊高端芯片、基本算法等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廣東:深圳數據交易所掛牌成立
近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深圳數據交易所揭牌成立,同時啟動首批線上數據交易。該交易所將瞄準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建設目標,打破以場外磋商、場內交易為主的傳統數據交易模式,建立起全流程線上交易的新型交易模式,形成覆蓋數據交易全鏈條的服務能力,構建數據要素跨域、跨境流通的全國性交易平臺,探索適應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示范路徑和交易樣板。截至目前,深圳數據交易所完成登記備案交易415筆,交易金額超11億元,覆蓋金融科技、數字營銷、公共服務等53類應用場景,其中跨境交易14筆,交易金額1115萬元。深圳供電局聯合深圳數據交易所推出首款上架公開交易的電力數據產品“電力看征信”,率先在全國開創了電力數據合規交易新模式,助力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未來,深圳數據交易所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推動交易規模超100億元,設立100家以上合規工作站,培育、引入50家以上數據服務企業,對經濟增加值貢獻超過50億元。
中國信通院:發布《5G應用創新發展白皮書》
11月16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5G應用產業方陣(5GAIA)、IMT-2020(5G)推進組在2022年中國5G發展大會上發布《5G應用創新發展白皮書》?!栋灼费芯匡@示,2022年5G應用廣度明顯提升,其中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信息消費、公共安全、智慧園區、文化旅游領域的參賽項目數量位居前六位。我國5G應用在部分行業已經開始復制推廣,今年已實現“商業落地”和“解決方案可復制”的項目數量占比超過56%,今年有近4000個項目實現“解決方案可復制”,相比去年增長了113%。工信部負責人表示,將堅持“適度超前,建用互促”的原則,著力提升城市地區5G覆蓋深度,不斷拓展農村及邊遠地區的覆蓋廣度;提升面向行業的5G網絡服務能力,持續推進5G的商用部署和規?;瘧?。目前,5G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并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個領域逐步推廣。
上海市浦東新區櫻花路868號建工大唐國際A座25、20、17樓
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15號院億利生態廣場1號樓806室